實現碳達峰碳中和,是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統籌國內國際兩個大局作出的重大戰略決策,明確了建設能源強國新目標,為新時代我國能源清潔低碳轉型指明了發展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 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實現碳達峰碳中和是一場廣泛而深刻的經濟社會系統性變革。立足我國能源資源稟賦,堅持先立后破,有計劃分步驟實施碳達峰行動”“深入推進能源革命”“加快規劃建設新型能源體系”。 實現碳達峰碳中和,必須做好能源綠色低碳轉型這篇大文章。作為關系國家能源安全和國民經濟命脈的特大型國有骨干企業,國家電網有限公司堅決貫徹落實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和“四個革命、一個合作”能源安全新戰略,堅持清潔低碳是方向、能源保供是基礎、能源安全是關鍵、能源獨立是根本、能源創新是動力、節能提效要助力,爭當能源清潔低碳轉型的推動者、先行者、引領者,為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目標、建設美麗中國貢獻力量。 扛牢電網責任 大力推進新能源供給消納體系建設 當地時間11月9日,埃及沙姆沙伊赫,《國家電網綠色低碳發展報告》在第二十七屆聯合國氣候變化大會“減污降碳協同推進綠電發展 合作應對全球氣候變化”中國角上發布?!皬埍比嶂惫こ?,讓張北的風點亮北京的燈”“實現零耗能建筑,助力智慧生態城市建設”“守護大熊貓樂園,促進人與自然共生”“開山島智能微電網,打造海島綠色低碳能源應用典范”等12個典型案例,向國際社會展示了公司應對全球氣候變化的成效與貢獻。 天津中新生態城零耗能建筑 國務院國資委高度肯定《國家電網綠色低碳發展報告》,認為該報告作為中央企業首份綠色低碳發展報告,充分展示了國家電網在推動綠色發展、應對氣候變化、保護生態環境等方面的積極行動和顯著成效,彰顯了中央企業負責任的良好社會形象。報告一經發布,在國內外引起熱烈反響,業界人士紛紛點贊熱議。這正是來自公司多年來秉持可持續發展理念,推動能源電力轉型發展的不懈探索。 黨中央提出碳達峰碳中和目標后,公司第一時間貫徹落實,發布實施國內企業首個碳達峰碳中和行動方案和構建新型電力系統行動方案并持續優化。辛保安董事長在《人民日報》《經濟日報》等媒體發表《堅決扛牢電網責任 積極推進碳達峰碳中和》《加快建設新型電力系統助力實現“雙碳”目標》等署名文章。從規劃引領、電網建設到科技創新、機制完善,一系列舉措為加快能源綠色低碳發展描繪出詳細施工圖。 電網連接電力生產和消費,是各類能源轉換利用和優化配置的重要平臺。公司立足國情和世界能源變革趨勢,建設運營堅強智能電網,積極打造能源配置綠色平臺,提升清潔能源優化配置和消納能力。 加大力度規劃建設以大型風光電基地為基礎、以其周邊清潔高效先進節能的煤電為支撐、以穩定安全可靠的特高壓輸變電線路為載體的新能源供給消納體系,是黨中央、國務院為推動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目標作出的重大決策部署。 電網發展布局不斷優化,特高壓骨干網架大范圍優化配置資源的作用持續發揮。今年,白鶴灘—江蘇特高壓直流、閩粵聯網等一批工程已竣工投產,川渝聯網等一批工程開工建設。目前,公司持續完善核心骨干網架,加快各級電網建設,累計建成31項特高壓工程,經營區跨區跨省輸電能力超過2.5億千瓦。2022年以來,我國新能源發電持續快速增長并保持較高利用水平。截至10月底,全國風電裝機容量約3.5億千瓦,同比增長16.6%;太陽能發電裝機容量約3.6億千瓦,同比增長29.2%。目前,第一批大型風電光伏基地已全部開工,第二批項目陸續開工。 甘肅酒泉千萬千瓦級風電基地 年初以來,我國新能源發電持續快速增長并保持較高利用水平。截至10月底,全國風電裝機容量約3.5億千瓦,同比增長16.6%;太陽能發電裝機容量約3.6億千瓦,同比增長29.2%。第一批大型風電光伏基地已全部開工,第二批項目陸續開工。公司多措并舉,促進新能源電力消納利用,經營區新能源并網容量超過6億千瓦。 新能源發電易受氣候環境影響,需要匯集各類資源參與調節,增強電力系統靈活性、適應性。公司大力建設抽水蓄能電站,提升系統調節能力。今年,公司實現了吉林敦化、黑龍江荒溝、山東沂蒙等3座抽水蓄能電站全面投產,河北豐寧、安徽金寨抽水蓄能電站機組穩步投產,黑龍江尚志、遼寧莊河等抽水蓄能電站有序建設。目前,公司經營區在運抽水蓄能電站裝機總容量為3300萬千瓦,為電網安全穩定運行、可再生能源電力消納提供保障。 在構建清潔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體系中,靈活的市場機制不可或缺。公司加快構建促進新能源電力消納的市場機制,積極開展風電火電打捆外送交易、發電權交易、新能源優先替代等多種交易。 今年夏天,青?!熬G電五周”再次刷新全清潔能源供電世界紀錄,期間的青海省綠色電力試點交易中,8家新能源發電企業與2家電力用戶達成綠電交易電量6000萬千瓦時,相當于減排二氧化碳4.3萬噸;金秋時節,華東電網完成首次跨省綠電交易,上海多家企業向安徽、江蘇的多家光伏發電企業購得第四季度2300萬千瓦時綠電,相當于節約標準煤6900噸,減排二氧化碳約1.8萬噸;國網蒙東電力引導市場主動消費綠電,在發揮綠電環境價值的同時,拓寬了終端用戶的生產減排途徑,服務當地綠色低碳轉型。 電網持續向能源互聯網升級,清潔能源并網消納服務不斷優化,積極拓展電力交易市場……公司充分發揮電網“橋梁”“紐帶”作用,為各類清潔能源產業發展提供堅強網架支撐,更好地促進能源生產清潔化、能源消費電氣化、能源利用高效化。 強化科技創新 不斷攻克能源轉型發展中的技術難題 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加快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加快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以國家戰略需求為導向,集聚力量進行原創性引領性科技攻關,堅決打贏關鍵核心技術攻堅戰”。 科技創新在能源革命中起著關鍵性作用,也是推動能源電力轉型發展的重要引擎。 推進能源革命、實現碳達峰碳中和,將帶來電網發展格局和功能形態的深刻變革。隨著新型電力系統加快建設,能源行業一些技術領域進入“無人區”,需要不斷攻克能源轉型發展中面臨的技術難題,加快突破“卡脖子”技術。 張北柔性直流工程±500千伏延慶換流站 今年,北京冬奧會在奧運歷史上首次實現全部場館100%綠色電力供應?!皬埍钡娘L點亮北京的燈”的背后,是支撐無數次精密計算和仿真試驗的電力系統仿真技術。中國電科院將大電網仿真時間尺度由“毫秒級”優化至“微秒級”,實現了對含多回直流和高比例新能源的大規模電網的電磁暫態仿真,并實現工程化應用。 構建新型電力系統是實現電力行業高質量發展、服務構建新發展格局的重要途徑。公司強化頂層設計,組織專班深入研究并提出新型電力系統的構建原則、實施路徑和技術框架;制定構建新型電力系統行動方案,發布《新型電力系統數字技術支撐體系白皮書》。 4月22日,公司攜手30余家骨干企業、知名高校及社會團體,發起成立新型電力系統技術創新聯盟,帶來技術創新的“乘數”效應。成立大會上,《新型電力系統重大技術聯合創新框架(草案)》發布,首批簽約的4個合作項目全面啟動。4個月后,成員單位擴充至52家,達成32項前瞻性技術合作意向,聯合申報12項國家重點研發計劃,攻關新型電力系統核心技術,推動能源清潔低碳轉型。 為了打造原創技術策源地,公司當好新型電力系統科技攻關“主力軍”。針對碳達峰碳中和情景下電力系統發展和安全運行面臨的重大技術難題,公司深入實施科技創新行動計劃,大力開展柔性直流輸電、虛擬電廠、大電網安全穩定控制、特高壓分接開關等重大技術攻關,強化基礎研究和前沿技術布局。在去年部署8項重大科技項目的基礎上,公司圍繞新型電力系統重大技術需求,在今年上半年確定了十大重點科技項目和兩類重點示范工程,安排研發投資2億元,通過簽訂責任狀部署實施。 11月8日,在2022(第三屆)國際碳中和與綠色投資大會評選出的“零碳中國”十大創新技術中,公司申報的“新能源云”創新技術位列第一。公司將新一代信息技術與新能源全價值鏈、全產業鏈、全生態圈的業務深度融合,創新建成了全球規模最大的“新能源云”平臺。目前,平臺已接入風電、光伏發電場站超過330萬座,為新能源規劃建設、并網消納、交易結算提供全過程一站式服務。 青海海南新能源基地光伏產業園區 隨著能源清潔低碳轉型深入推進,電力系統“雙高”“雙峰”特征凸顯,數字化轉型已成為確保高比例新能源電力系統安全運行的重要抓手。公司著力增強能源科技創新能力,提升能源產業鏈數字化水平,推動新能源產業鏈上下游合作,孕育能源數字經濟新業態新模式。公司各單位加快自主創新,多能互補清潔供能調節池、新能源分布式調相機群、“一鍵響應”需求側管理等創新實踐層出不窮。 隨著碳達峰碳中和的推進,在行業變革中具有基礎性、戰略性地位的標準工作顯得尤為重要。公司緊密圍繞新型電力系統建設需求,啟動標準體系研究,初步構建了包含8個專業34個技術領域120個標準系列的新型電力系統技術標準體系,基于工程建設、技術研發、產業發展急需原則部署243項重點標準研制任務。同時,公司系統推進標準戰略布局和體系建設,圍繞產業鏈部署創新鏈,圍繞創新鏈布局標準鏈,推動標準與科研協同互動,加快核心標準研制和應用,著力提升以標準增強能源電力產業的穩鏈能力。 聚焦節能降耗 引導全社會形成綠色低碳生產生活方式 實現碳達峰碳中和是一場廣泛而深刻的經濟社會變革。推動經濟社會發展綠色化、低碳化是實現高質量發展的關鍵環節。 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加快發展方式綠色轉型”“加快節能降碳先進技術研發和推廣應用,倡導綠色消費,推動形成綠色低碳的生產方式和生活方式”。 公司始終踐行人民電業為人民的企業宗旨,聚焦工業、建筑和居民生活等領域,開展節能提效專項行動,引導全社會高效用能、綠色用能、節約用能。 今年,公司全面開展節能政策宣傳和技術推廣,拓展能效公共服務,強化政企協同,為重點企業提供用能監測、節能診斷、能效提升等服務,推廣樓宇用能優化方案等成果應用,幫助企業降低能耗。 福建廈門電碳生態地圖 “采納了‘網上國網’電能能效賬單的用能建議后,我們省了不少電費?!?1月14日,寧波北新建材有限公司經理毛欣飛說。當地供電公司基于“網上國網”APP電能能效賬單,開展現場走訪服務,向企業提出采用節能型變壓器和精細化控制輸送帶等建議。該企業采納建議后減少了近20%的用電量。公司積極為客戶提供用能診斷、節能咨詢等增值服務,向420萬戶高壓客戶推送能效賬單,引導客戶節約用電、提高能效。 電力大數據也在環保領域釋放價值。在山西,供電公司也以“電力大數據+地圖”的方式向山西省生態環境廳及各地市政府相關部門提供關于污染企業的精準定位可視化服務,及時反映污染企業的地理分布與生產狀態;在四川,供電公司利用碳排放測算模型,測算出相應的區域、行業、企業的碳排放數據,為政府決策提供數據支撐;在福建廈門,電碳生態地圖覆蓋160余萬戶用電客戶,為地區產業結構優化、能源結構調整、綠色低碳技術引進和研發提供精準“導航”。 山東東營漁光互補光伏發電項目 需求響應是電力供需調節的一種市場化手段。公司深入實施電力需求側管理,通過分時電價等市場價格信號或資金補貼等激勵機制,引導鼓勵電力客戶調整生產計劃、主動削峰填谷,在保障電網穩定運行的同時促進清潔能源消納,助力社會節能降耗。 從打造清潔能源優化配置平臺到推動能源電力技術創新,從著力降低自身碳排放水平到推動全社會節能降耗,綠色發展的生動實踐正在涌現,能源轉型的合力正在凝聚。公司在清潔低碳轉型中推動高質量發展,以高質量的電力供給為美好生活充電、為美麗中國賦能,為實現碳達峰碳中和作出積極貢獻。 信息來源:黨組宣傳部,公司相關單位,國家電網報社